流動版 列印

經驗分享

「第15屆大角咀廟會」

「第15屆大角咀廟會」於2019年3月3日在大角咀福全街圓滿舉行。主辦單位旺角街坊會(街坊會)汲取了上屆減廢措施的實踐經驗,今屆在各方面均有更理想的環保表現。

參展攤位及回收設施
環保署繼續與主辦單位推廣「回收減廢攻略」,鼓勵攤位遵從3R原則。今屆首次在售賣食物的攤檔使用由環境運動委員會借出的可重用餐具,即時減少即棄塑膠,讓活動增添環保元素。

大會今年在攤位範圍設置一部智能回收機,市民透過指定手機應用程式,在回收膠樽時就可取得積分,更可以透過有關積分換取優惠劵或禮物,藉此鼓勵更多市民參與回收。

活動範圍內設有五個回收站,並由大會招募及培訓的中學生擔任環保大使,負責監督及管理回收物資,教導市民乾淨回收。現場設置斟水站,鼓勵參加者自攜水樽,減少購買樽裝水。

盆菜宴
由街坊會聘請的盆菜供應商,一如往年為超過200圍的盆菜宴提供可重用餐具、不提供樽裝飲料、不派發濕紙巾及採用可重用檯布等,以減少使用即棄用品。街坊會在盆菜宴的門票上加入了環保信息,鼓勵參加者自攜餐具,並歡迎自攜器皿將剩食帶走。在活動完結後,盆菜商亦協助收集廚餘,將回收物運送往環保署位於小蠔灣的有機資源回收中心第1期進行處理。

「大角咀廟會x奧海城 走塑活動」
今年得到街坊會附近食肆及奧海城食肆商戶的支持,首次於大角咀廟會活動當日舉行「大角咀廟會x奧海城 走塑活動」,承諾不向顧客提供膠飲管、飲品塑膠攪拌棒、即棄塑膠餐具等,共同為環境保護出力。

以下是支持是日活動的食肆(排名不分先後):

旺角街坊會附近食肆:豐碩酒家、抬摃、金滿塘、金鑽喱麵檔及匯味堂

奧海城食肆:HABITU、UCC Coffee Shop、金滿庭、「和民」居食屋、牛涮鍋、麥當勞

活動花絮
影片:https://www.facebook.com/bigwaster.hk/videos/2323592147930359/

照片:
「第15屆大角咀廟會」之主禮嘉賓大合照  資源回收設施及水站市民於水站補充飲用水  教導市民怎樣使用智能回收機食檔檔主將其食物放入參加者自備的容器中  大嘥鬼與盆菜宴的參加者合照

 

 

「青協背包跑」

香港青年協會(青協)於2018年1月制訂了「大型活動減廢參考文件」,供內部各單位舉辦活動時使用,藉此進一步為環保出一分力。其中一項實踐活動為2018年4月舉辦的「青協背包跑」大型項目,從源頭減廢和推動乾淨回收,提升活動的環保水平。

「青協背包跑」共吸引4,000名跑手齊集科學園,參與10公里和3公里不同組別的賽事。鑒於一般跑步賽事都會浪費大量即棄紙杯,青協首次租用可重用水杯,於比賽場道不同的水站派發,並提供多個補給站,讓參賽者自行添加飲用水。部分參賽者對這些措施表示歡迎,認為可以將廢物量減至最低。

由籌辦比賽開始,青協已著手源頭減廢,減少印刷「跑手須知」手冊,鼓勵參賽者以電子方式閱覽內容,更特別加入「環保措施」欄目,呼籲跑手一起配合;例如活動不會主動提供即棄行李袋等。青協亦積極聯絡場地的交通營運公司,商討加密班次,鼓勵跑手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減低碳排放。

在廢物管理方面,青協在場區內設置多個回收袋,加上適當標記,方便跑手和公眾回收膠樽、鋁罐和廢紙,確保物料得到妥善回收。該會亦夥拍長春社,安排義工成為環保大使,駐守回收設施旁,提醒公眾參與分類及乾淨回收的要點,包括認識回收種類、如何清洗乾淨膠樽、把樽蓋、招紙與膠樽分開等。他們也訪問了一些跑手,為改善未來的活動策劃收集環保建議。

整項比賽的環保措施得到跑手的正面回應,青協將參考「大型活動減廢參考文件」持續在所舉辦的活動中,履行環保使命,讓活動增添綠色元素,提升青年及公眾的環保意識。


   
環保大使指導跑手正確分類回收及協助跑手把樽蓋、招紙、膠樽和其他膠袋分開收集

 

「國泰航空/滙豐香港國際欖球七人賽2017及2018」

「國泰航空/滙豐香港國際欖球七人賽」(「香港國際欖球七人賽」)2017及2018分別於2017年4月7至9日及2018年4月6至8日在香港大球場舉行,由香港欖球總會主辦,參與總人次超過220,000。在活動主辦機構、康文署、清潔承辦商、大學及餐飲業者的共同努力下,於場地內舉辦了一系列教育及宣傳活動,以推廣3R概念。以下是減少廢物措施及相關教育和宣傳活動的一些要點:

 

1. 膠杯/水壺收集裝置

膠杯/水壺收集裝置具有管狀板和槽口設計,以便收集膠杯/水壺作回收。該裝置將托盤內的杯子/水壺堆疊起來,便利塑膠的乾淨回收及減少收集大件塑膠所需的空間。


塑膠杯/水壺收集裝置

2. 貼有“回收前在這裡傾倒”標貼的膠桶

液體收集裝置包括一個紅色塑膠桶和一個安裝在蓋子上的篩子,貼上「大嘥鬼」圖像的標貼和” 回收前在這裡傾倒”標語,放在塑膠回收箱附近,加強宣傳乾淨回收。


貼有“回收前在這裡傾倒”標貼的膠桶

3. 回收站的橫額

在回收站展示了不含聚氯乙烯(PVC)的標語,印有“Tackle Waste To Win”標語和「大嘥鬼」的圖片,宣傳廢物分類和回收的信息。橫額張貼在回收站上方,以免被觀眾阻擋視線。

4. 為自備啤酒杯添飲提供港幣$10折扣

為鼓勵塑膠啤酒杯回收再用,啤酒供應商為每位自備啤酒杯的客戶(已購買啤酒杯)提供港幣$10折扣的添飲優惠。

5. 膠杯環保回收機

在場地上設置了一套膠杯環保回收機,用來收集用過的膠杯作回收用途。​


膠杯環保回收機

6. 用道具鼓勵廢物分類及乾淨回收

為進一步提高回收率,綠色大使駐守在回收設施,及手持帶有“廢物分類要正確”及“回收前飲光”標語的道具,用以提高公眾關於適當及和乾淨回收的意識。此外,綠色大使亦提醒場內的餐飲服務供應商存放紙箱,以便回收。

  

   

該機構舉辦「香港國際欖球七人賽」後,亦準備了有關的綠色評估報告,詳情如下:

Hong Kong Rugby Sevens 2016 (只提供英文版本)
Hong Kong Rugby Sevens 2015 (只提供英文版本)
Hong Kong Rugby Sevens 2014 (只提供英文版本)

此活動的減廢成效及經驗總結可瀏覽香港國際欖球七人賽2017及2018摘要

 

 

香港花卉展覽 2018

「香港花卉展覽 2018」於2018年3月16至25日在維園舉行,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主辦,活動期間共有720,000人次參與。主辦單位實施以下針對性廢物回收措施,盡量減少廢物產生及提高回收量:

  • 收集廢物和可回收物料的數據;
  • 提供回收設施,包括可回收物品的收集點以收集參展商的可回收物品,及具有顯著標誌的回收站,以便於識別;
  • 收集園林廢物(特別是枯萎植物)以送往位於牛潭尾環保署動物廢料堆肥廠堆肥;以及收集基質(特別是土壤);
  • 收集紙張(特別是紙箱)和金屬罐以便進行回收;及收集木板/木箱以便重複使用及/或循環再造;
  • 收集廚餘和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和器具;
  • 教育熟食檔操作員怎樣參與收集廚餘以供循環再造;
  • 免費分發盆栽植物以減少浪費;
  • 提供附設可重複使用杯子的飲用水站,以減少廢膠樽的產生;
  • 在展覽期間招募展覽大使、招募綠色回收日的義工,並在活動後的綠色回收日招募來自公共機構及私營機構的綠色義工和義工;
  • 在環境保護署(環保署)攤位推廣減少廢物及循環再造的教育及推廣活動; 和
  • 宣傳和教育活動(在現場或使用社交媒體平台向公眾和相關團體傳播環保信息,例如自備水樽、自備購物袋)。
     

「賞花,惜花!」賽馬會花卉重新栽種計劃
賽馬會花卉重新栽種計劃(計劃)下的「賞花,惜花!」活動,是康文署在每年展覽結束後收集適合重新種植的植物及展品,並送往休憩場所進行景觀美化。部分收集的植物被送往學校,註冊慈善組織和非牟利機構。該計劃於2018年擴展至公眾,容許植物愛好者在綠色回收日的第一天來到活動場地,挑選一盆大麗花,即展覽的主題花。

除了植物外,還在綠色回收日的第一天(即2018年3月26日)為任何有興趣的團體(特別是學校,組織和公司)收集基質(包括但不限於土壤,泥炭苔和盆栽混合物)。

為公眾分發盆栽花卉

義工選擇合適植物作捐贈

枯萎植物
在展覽期間及展覽後,康文署在展覽場地內設立的「枯萎花卉收集點」收集在展覽期間及展覽後已枯萎或無法重新種植的花卉。為了鼓勵回收枯萎花卉和提高環保意識,這些園林廢物被運送到環保署的動物廢料堆肥廠作循環再造成堆肥。 於2018年,共收集了7.53噸的枯萎植物。



收集枯萎的植物並將其運送到動物廢物堆肥廠

教育和宣傳活動
活動參加者的支持和參與在實現減廢和回收措施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康文署共設立28個環保攤位,透過環保推廣遊戲和活動,促進減少廢物和循環再造。為了向公眾宣傳展覽的環保措施,康文署在花展網站上向活動參加者和參展商宣傳環保小貼士。

環保署成立的攤位是透過源頭分類小遊戲和利是封升級工作坊以宣傳減廢及回收。「大嘥鬼」吉祥物也來迎接參加者,宣傳「揼少啲、慳多啲」的宣傳口號。

  
利是封升級工作坊                                                       源頭分類小遊戲


在回收點收集木板

此活動的減廢成效及經驗總結可瀏覽香港花卉展覽 2018摘要

 

 

第14屆大角咀廟會

「第14屆大角咀廟會」於2018年3月4日在大角咀福全街舉行,由旺角街坊會(街坊會)主辦,共有150,000人次參與。機構在籌備活動時已積極和主要持份者如參展攤位、承辦商、供應商等共同制定及實行以下的減廢措施,以達到源頭減廢的目標。

 

參展攤位
參展攤位是是次活動中重要的持份者,故取得他們的支持,對推動減廢回收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有見及此,環保署承辦商製作了一份「回收減廢攻略」(攻略),鼓勵攤位遵從3R原則,即先減少使用、重覆使用物資,最後才選擇循環再造及棄置。同時,「攻略 」亦提供不同的教育資訊,包括活動會場內回收設施的位置、回收的正確方法等,以便攤位在活動期間實踐正確及乾淨回收。而街坊會亦協助環保署承辦商將「攻略」以電郵方式轉寄予各攤位。

盆菜供應商
盆菜宴是廟會活動中的重點環節,由街坊會聘請的盆菜供應商除了為廟會提供盆菜服務外,亦在活動完結後協助收集廚餘。街坊會在活動前已經主動與盆菜供應商溝通,要求於活動上不提供任何樽裝及罐裝飲料、不提供即棄餐具(包括碗、筷子及匙羹)、不派發濕紙巾並且採用可重用的檯布取代膠檯布等,以盡可能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措施共減省了6,300 個膠、6,048件即棄餐具、2,000 件即棄濕紙巾及500塊即棄膠檯布。為確保收集的廚餘的符合環保署廚餘試驗處理設施的回收要求,在活動開始前,環保署承辦商主動教育盆菜公司的員工有關廚餘的分類,避免廚餘混雜了不適合回收的物品。

飲用水供應商
於是次的廟會活動中,街坊會不向義工、嘉賓及活動參加者等提供樽裝飲用水。街坊會和飲用水供應商合作,於活動場地設置共四組飲用水站及提供可重用的水樽和杯,以便活動參與者使用場內的飲水設施,同時鼓勵參加者自攜水樽。根據街坊會的統計,是次活動共節省了2,800 個430毫升的膠樽。


 
街坊會於場內設置水站供場內人士使用

飯盒供應商
街坊會在往年的廟會中均會為義工及工作人員提供午餐及晚餐。於是次活動中,街坊會主動與飯盒供應商聯絡,要求以可重用的餐盒取代即用即棄的發泡膠飯盒,此項措施共節省了647 個的即棄飯盒。

牌樓承辦商
於每年的廟會活動,街坊會都會在活動場地設置兩組大型牌樓作裝飾之用。在過往的廟會活動中,牌樓都交由承辦商棄置。經過街坊會和承辦商的協商後,承辦商承諾在活動完結後,盡可能重用牌樓的木材及鐵枝,減少資源浪費。

活動貴賓參加者
在活動的開幕典禮上,街坊會以電子方式發送感謝狀與主禮嘉賓,取代印刷實體證書、減少用紙。此外,為了呼籲活動參加者響應綠色廟會,街坊會在盆菜宴的門票上加入了環保信息,鼓勵參加者自攜餐具及飲用水,並歡迎自攜器皿將剩餘的食物帶走,減少剩食。


街坊會向台上嘉賓頒發電子證書

環保大使
為了更有效地於活動中推動回收,街坊會招募了15名大專院校的學生作為廟會的環保大使,負責在活動期間監督及管理資源回收站、教導活動參加者實踐正確及乾淨回收,並在教育攤位內協助環保推廣。大使們亦在盆菜宴完結後,協助廚餘收集,並確保收集所得的廚餘符合環保署廚餘試驗處理設施的質量要求。

重用活動物資
據街坊會的介紹,活動物資(如宣傳橫額、義工及表演人員的服飾、旗幟等)已經被重用多年。是次廟會活動亦不例外,街坊會義工於活動完結後,為物資作清潔、修理及儲存,並於往後的廟會活動中重新使用。

   

物資會於活動完結後整理及儲存,留待來年的活動再用

此活動的減廢成效及經驗總結可瀏覽第14屆大角咀廟會摘要


返回目錄